一、全日制中學(含中等職業(yè)學校)學年時間安排全日制中學2016-2017學年度*學期定于2016年8月30-31日辦理入學手續(xù),進行入學教育,9月1日正式行課。2017年1月15日結束,1月16日開始放寒假,共計教學19周;第二學期定于2017年2月13日辦理入學手續(xù),2月14日正式行課,7月4日結束,7月5日開始放暑假,共計教學20周。全日制中學全年共52周,其中教學時間39周,假期(包括寒暑假、*法定節(jié)假日)共13周。*上課時間35周,學校綜合實踐活動時間2周(由學校視具體情況自行安排,如學校傳統(tǒng)活動、文化節(jié)、運動會、研學旅行等),復習考試時間2周(**一年的第二學期畢業(yè)復習考試時間再增加2周)。普通高中高一、高*上課時間35周,復習考試時間2周,勞動技術和社會實踐教育2周;高*上課22周,復習考試11周,勞動技術和社會實踐教育2周。中等職業(yè)學校(普通中專、職業(yè)中學、民辦中等職業(yè)學校)一、*上課時間為35周,復習考試為2周,機動時間為2周(由學校根據(jù)專業(yè)情況自行安排實習或見習)。農(nóng)村中學可根據(jù)農(nóng)事特點,在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的2周時間內(nèi)安排農(nóng)忙假,具體辦法由各區(qū)(市)縣教育局根據(jù)當?shù)貙嶋H與勞動技術教育機動時間等統(tǒng)籌安排。二、全日制*學年時間安排全日制*2016-2017學年*學期開學和放假,第二學期的開學時間與全日制中學相同,第二學期于2017年6月27日結束,6月28日正式放假。
1、為何要視師如佛——兼談“初學者不應視師如佛”
2、夏巖:我聽說密宗對上師特別重視,顯宗的皈依是三皈依,即皈依佛法僧三寶,而密宗是四皈依,把皈依上師列為首位。
3、青松:是呀,上師確實是特別重要。
4、夏巖:我聽說密宗強調上師是佛,上師與佛陀無二無別,是這樣嗎?上師真的是佛嗎?
5、青松:如果從勝義諦(也就是真實義)來說,上師是佛,不僅上師是佛,一切眾生本性上也是佛;如果從世俗諦(也就是現(xiàn)實義)來說,上師有可能是佛,但有可能不是佛,也就是說,有的上師達到了與佛陀一樣的果位、境地,也有的上師沒有達到。
6、夏巖:那我怎么聽說,我們這個世界,在這一時期只會有一尊佛,那就是釋迦牟尼佛,不可能有第二尊佛呢?
7、青松:哦,那是指以八相成道的、三界導師身份的佛,在同一時期只會有一尊,因為如果有兩位以上的三界導師,那么就會給眾生帶來思想上的混亂,不知道該聽哪尊佛的了,所以為了眾生著想,佛菩薩們只會在同一時期示現(xiàn)一位三界導師,其他的都會以導師助手的身份示現(xiàn)教化眾生,但是,這是以示現(xiàn)的身份來說,不會有哪位上師以三界導師的身份來示現(xiàn)的,但如果從內(nèi)證來講,上師們還是有可能證悟的境地與佛陀完全相同的。
8、夏巖:噢,明白了,另外,藏地有“活佛”的說法,“活佛”是否就是活著的佛呢?是不是被認證為“活佛”的就是證悟與佛相等的人呢?
9、青松:噢,這可不是?!盎罘稹笔菨h地的翻譯詞,藏語里并沒有“活佛”這個詞,對應的藏語是“朱畢古”或“祖古”(發(fā)音),它的意思直譯過來是“轉世的修行者”,這里面并沒有一丁點“佛”的意思,而古人漢語翻譯過來就稱為“活佛”,后來這一稱謂就被沿習下來,漢人一直對“轉世的修行者”稱為“活佛”,這也導致了許多人誤以為“活佛”就是活著的佛。其實不是。
10、夏巖:噢,這樣啊,那么什么樣的人可以被認證為“活佛”(轉世的修行者)呢?
11、青松:如果一個人,他的前世是加行道以上的修行者,那么他就有資格被認證為“轉世的修行者”,也就是被認證為“活佛”。也就是說,前世的修行層次要達到加行道以上才可以被稱為“活佛”。
12、青松:噢,佛教的修行層次或階段大致可以分為五個,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就是“五道十地”的五道,加行道介于資糧道與見道之間,所謂的“見道”就是“明心見性”,就是證悟,就是一地菩薩了,資糧道就是從發(fā)起真實無偽的菩提心算起,所以進入資糧道也是很不容易的,我們大多數(shù)的學佛人其實連資糧道都還不算呢,可見,加行道的修行者是很了不起的修行層次了,也就是說,那些被真實認證為“活佛”的人,其前世的修行都是很了不起的,但如果要說成佛的話,那就不一定了,因為“活佛”有可能是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都有可能。
13、夏巖:我聽一位顯宗的法師說,菩薩修道需要經(jīng)過三大阿僧祗劫才能成佛呢,為什么密宗就可以即生成佛呢?難道密宗就不需要遵守三大阿僧祗劫的規(guī)律嗎?
14、青松:噢,三大阿僧祗劫并不是一個定數(shù),那只是個一般性的規(guī)律,并不是所有的修行者都需要三大阿僧祗劫才能成佛。
15、夏巖:哦,為什么說這是一般性的規(guī)律呢?
16、青松:不僅是密宗不需要遵守這個規(guī)律,就連顯宗也不一定都需要遵守這個規(guī)律,比如說,凈土宗念佛往生凈土,就被稱為“橫出三界”,將三界比喻為一根竹子,我們凡夫眾生比喻為竹子里面的一條蟲,這條蟲要想從竹子里出來,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豎著順著竹子往上爬,那就要咬開一節(jié)一節(jié)的竹節(jié)才行,另一種是橫著直接咬破竹皮就出來了,與此喻相同,其他法門是豎出三界,要經(jīng)歷三大阿僧祗劫才能成佛,而凈土法門是橫出三界,一生精進念佛就可以往生凈土而得成佛,不需要那么長的時間。而且,在《法華經(jīng)》中也有龍女即生成佛的公案,可見,連顯宗都可以即生成佛,那密宗為什么不可以即生成佛呢?更能了。
17、夏巖:那么,上師們、活佛們是不是大多數(shù)都已成佛了,與佛陀無二無別了呢?
18、青松:嗯,這倒不是,實際上即生成佛是相當相當?shù)乩щy,即使密宗有許多殊勝的善巧方便、修行竅訣,那活著的時候就達到與佛陀無二無別的境地也是極其不易的,所以,能在活著的時候就成就佛陀究竟的果位的人,是很少的,大多數(shù)修行者都未能達到與佛相等。
19、夏巖:我聽說藏地有許多大德是佛菩薩的化身,他們是不是就達到了與佛相等了呢?
20、青松:那也不一定,即使是佛菩薩的化身,也要示現(xiàn)修行逐漸圓滿的過程,不可能一降生就成就佛果,你看釋迦牟尼佛,他其實早已成佛,在《法華經(jīng)》中說,他以三界導師佛的身份來娑婆世界成佛都有八千次了,但是他在作悉達多太子的時候,并不是示現(xiàn)與佛相等的境界,而是示現(xiàn)為一個凡夫人,然后經(jīng)過一系列的修行才達到大徹大悟而成佛的。佛菩薩化身的大德,前世肯定是位大修行者,但此世要想恢復前世的修行層次,據(jù)大寶法王說,需要進行最嚴格的閉關十年才有可能,可見,佛菩薩化身的大德,也不一定就有與佛無二無別的境地,可以說,大多數(shù)的上師們現(xiàn)時都不一定達到了與佛無二無別的境地。
21、夏巖:那既然上師不一定是佛,為什么要說“上師是佛”呢?
22、青松:不是說“上師是佛”,而是“視師如佛”,也就是說,不論上師實際上是不是佛,都要把上師當作佛來看待,這叫作“視師如佛”,或者“觀師如佛”。
23、夏巖:既然上師不一定是佛,那為什么要把上師當作佛來看呢?
24、青松:因為上師對于我們修行來說,實在太重要啦,*得視師如佛。
25、青松:因為,上師是佛陀與我們修行者之間的橋梁,只有通過這個橋梁,我們才能真正得到佛陀的“他力”。這個橋梁作用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加持力的橋梁,二是指導教授的橋梁,三是“入佛知見”的橋梁。我們先來說一下加持力的橋梁作用吧。
26、青松:你看藏傳佛教特別重視傳承,其中有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把源自釋迦牟尼佛的加持力,一代一代地、不間斷地傳承下來,這就是傳承的加持力,由于每一代傳承祖師都對其上師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所以就得到了全部的加持力,這樣傳到我們的上師那里,他就是具足了與釋迦牟尼佛一樣的加持力,即使上師還沒有修證到與佛陀無二無別的境地,但其傳承下來的加持力一定是與佛陀無二無別的,所以上師就是加持力的橋梁。慈誠羅珠堪布曾經(jīng)打過一個比喻,佛陀就像水庫,傳承祖師就像管道,我們的上師就像水龍頭,(水就像加持力),上師就是通過這個傳承把佛陀的加持力引到我們身邊。
27、夏巖:那么,既然上師的加持力等同于佛陀,我們?yōu)槭裁床豢梢灾苯訌姆鹜幽抢锏玫郊映帜兀繛槭裁幢仨氁ㄟ^上師這個橋梁?以信心接收佛陀的加持不是更直接嗎?
28、青松:嗯,還是不一樣的,有很大區(qū)別。比如說你對釋迦牟尼佛有信心,想求佛陀加持,那么我問你,釋迦牟尼佛在哪里?
29、夏巖:在哪里?在極樂世界吧?噢,好像不對,嗯,我也不知道在哪里。
30、青松:是呀,你都不知道佛在哪里,怎么求得加持呢?其實釋迦牟尼佛無處不在,但是我們看不見啊,我們要想祈求佛陀加持,還得借助于佛陀的塑像、畫像等。
31、夏巖:哎,好像聽說有些人就能看到佛菩薩啊。
32、青松:對,是有人能看到佛菩薩,但是能看到佛菩薩更麻煩,為什么呢?因為你如何確定這個佛菩薩是真實可靠的呢?魔也可以變成佛菩薩形像顯現(xiàn)在你面前呀,你如何能區(qū)分真假呢?如果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那么你可以通過觀察他的言行、了解他的履歷等等,來判斷他是不是真的修行人、可靠的老師,然而對于你看到的佛菩薩顯像,你如何觀察判斷呢?根本沒辦法判斷確定,所以即使能看到佛菩薩,也不能作為依止的對境。還得借助于佛陀的塑像、畫像。
33、青松:那么,你面對佛像和面對活生生的上師,感覺能一樣嗎?比如我們在佛堂里修行疲倦了,就有可能稍微松懈一下,坐姿歪斜或倚靠墻壁,但如果你是在上師面前,你敢這樣嗎?可見,二者在你心目中是不一樣的,印光大師說:“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你對上師的恭敬肯定高于對佛像的恭敬,你對上師的信心肯定高于對佛像的信心,因此,我們?nèi)粝氲玫椒鹜拥募映郑?還是借助上師這個橋梁,所以這是上師*個橋梁作用——加持的橋梁。
34、青松:在這里插一句,對于印光大師的那句名言,我深有體會,確實是受益多少與恭敬程度成正比,與老師的水平并不一定直接相關。
35、青松:在我上高中時,高一的時候教我們的是一個非常棒的年輕英語老師,英語超級好,教學也是一流,然而在高二的時候換了個老教師,不僅年歲大,而且還是從教俄語轉過來的,英語發(fā)音都帶著俄語味,與原來的老師相比,那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比如,“政治”的英文是“political”,她竟然念成了“巴黎地狗”,所以就得了個外號叫“巴黎的狗”。
36、夏巖:噢,那這個發(fā)音還真成問題,不過,那你們也不能給老師起外號啊。
37、青松:嗯,是的,起外號是不對,不過由此也可見我對這個老師有多不喜歡了。我非常不愛聽她講課,上課就在底下看其他書,課下再自學,這樣過了一學期,期末考試成績出來后,我就傻眼了,我嚴重高估了自己的自學能力,英語成績由原來的班上*名,掉落到快到班級末尾了,我想這樣下去不行呀,這要到了高考,高考成績差,你跟人家解釋“是我的英語老師不好”,這誰能聽呀。
38、夏巖:嗯,是呀,高考考不好,賴不了別人。
39、青松:于是我就靜下來思考這個問題,想了兩天,我想,她英語發(fā)音不好,但語法講得并不一定差呀,畢竟是老師,其知識量以及對英語的研究是我們學生比不上的,高考英語主要考的是語法,我怎能因為其發(fā)音差而放棄整個英語學習呢?于是我就決定作出轉變,上課認真聽講,這個轉變不久我就發(fā)現(xiàn),其實這個老師語法講得還是不錯的,(雖然不能與前一任老師相比),由此我又恢復了對英語學習的喜愛,而且慢慢地也喜歡這個老師的講課了,下一學期期末,我的英語成績又上到班上前幾名。從這件事中我體會到,如果你能對老師恭敬,就能學到很多東西,否則就什么也學不到,這跟老師的水平?jīng)]有直接關系。
40、青松:再補充一點,不僅我們對上師的恭敬與對佛像的恭敬程度不一樣,而且在觀想方面的差別也很大。你觀想佛像的時候,很難觀想成立體的、清晰的,而如果觀想上師,那么觀想成立體的、清晰的就不難作到,而觀想清晰的程度對你得到加持的多少也會有影響的,這也是上師是加持的橋梁的一個原因。
41、青松:上師第二個橋梁作用就是指導教授的橋梁,雖然佛陀給大家宣講了深廣的妙理,留下了無量的經(jīng)典,但是,“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如果沒有上師的指點,再聰明的人也無法完全靠自力理解佛陀的密意。另外,佛陀雖然講了種種法門,而哪個法門適合自己,具體修行時出現(xiàn)的問題如何應對,這些在佛經(jīng)中都沒有說,都得依靠上師針對你具體的情況作出適當?shù)闹笇Ы淌冢陨蠋熓欠鹜拥慕谭ㄈ绾稳谌胛覀冏孕牡臉蛄?,這個作用更是佛像無法替代的。
42、青松:假如釋迦牟尼佛現(xiàn)在來到世間,那他怎么度化我們呢?他也不可能靠神通讓我們直接成佛,他也只能是靠講經(jīng)說法,告訴我們修行的方法,然后我們按照這個方法去修行,這樣才能解脫成就。那么現(xiàn)在佛陀講經(jīng)說法的這個事業(yè)是誰在作呢?是上師,所以上師就是在作佛的事業(yè)。
43、青松:那么再來說說第三個“入佛知見”的橋梁。《法華經(jīng)》中說,佛陀出世只為一件大事,就是要讓眾生“開、示、悟、入佛的知見”,什么是“佛的知見”呢?就是釋迦牟尼佛在大徹大悟后說的那句話:“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唯以妄想執(zhí)著而不能證得,若離妄想執(zhí)著,則一切智、自然智,自然證得。”也就是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只是眾生不認識罷了。
44、夏巖:噢,這樣啊,那么怎么樣才能認識呢?
45、青松:那就要依靠上師來“入佛知見”,因為由于我們迷惑妄執(zhí)得太久,對于我們自己“本來是佛”的觀念很難認識、很難接受,所以就得慢慢來,一步一步來,先接受“上師是佛”、“觀師如佛”,這個還比較容易接受吧,然后通過修上師瑜珈,觀想上師與自身融為一體,自己與上師無二無別,也就是說,自己此時就是佛,慢慢地就能把自己的認知轉變過來,認識到自己“本來是佛”,這樣就“入佛知見”了。所以上師是“入佛知見”的橋梁。
46、青松:所以你看,上師有以上這三個橋梁作用,對我們修行的意義和作用有多大啊。而且一開始你可能覺得沒什么,越往后修就越能體會到上師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義,因為密宗有太多的修行竅訣、殊勝方便,能令行者快速成就,也就是說,密宗修行人能很快出現(xiàn)各種境界,這些境界的真假很難分辨,完全靠自力很難應對,必須依靠過來人的指點,沒有上師的指點與加持,完全靠自力盲修瞎練,那么肯定會出問題。正是由于密宗修行的這一特點,所以密宗特別強調依止上師,這也是顯宗法師一般難以體會到的,所以顯宗法師一般也難以理解為什么密宗那么強調依止上師。
47、青松:打個比喻就好理解了,比如開車考駕照,考試還是很松的,甚至有人都可以花錢買到一個駕照,但是要想考民航飛機的駕證,那可是嚴上加嚴,不僅要去正規(guī)航校長期學習,而且考試也是極為嚴格,即使一個再貪財?shù)目脊?,也不敢把飛機駕照賣給你,為什么?因為民航飛機可不是鬧著玩的事,雖然飛行快速,但也意味著風險極大,必須有正規(guī)的航校,經(jīng)驗豐富的教官,嚴格的飛行訓練,嚴格的考試,才有可能培養(yǎng)出合格的飛行員。
48、夏巖:啊,是啊,明白了。那依止上師是不是一定要天天跟著上師呢?
49、青松:那倒不一定,依止上師關鍵是對上師的信心,如果對上師有十足的信心,那么上師的加持與指點就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比如,密勒日巴尊者有段時間在雪山巖洞里修行拙火定,可是很長時間都沒有出現(xiàn)暖熱的征相,后來一天夜里,他的上師瑪爾巴出現(xiàn)在夢里,告訴他修行的姿勢不對,并給他演示正確的姿勢,密勒日巴尊者醒來后,就按照上師教導的姿勢,結果很快就生起了暖熱,可見,依止上師關鍵在于信心,要有視師如佛的信心,那么不在上師身邊也能得到上師如佛般的加持。
50、青松:所以,越往后修就越能體會到依止上師的重要性,在《大圓滿前行》里有一個上師瑜珈的修法,堪布經(jīng)常強調,這個上師瑜珈既是前行也是正行,很多修行者就是在修前行時的上師瑜珈就開悟了,所以說,依止上師、與上師相應(瑜珈就是相應的意思)貫穿于密宗修行的始終,也可以說,密宗整個的修行就是一個與上師相應,與上師百分之百相應了,那就是成佛了。所以,依止上師、視師如佛,在密宗修行里怎么強調都不過份。越往后修就越能體會到上師的加持和上師的恩德,所以很多大德在說到自己上師時都禁不住落淚,那真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情不自禁的感恩之情啊。
51、夏巖:啊,這么重要啊。那我可得謹遵教導,視師如佛。
52、青松:不過,“視師如佛”也要分情況、分階段,堪布就曾說過,初學者不應該一開始就“視師如佛”。
53、青松:這里面有兩個原因,*個原因是初學者非常容易盲目地“視師如佛”,什么叫“盲目的視師如佛”呢?就是有些人,聽到密宗“上師是佛”的說法,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開始盲目地“視師如佛”,覺得只要是有“上師”、“活佛”的名頭就一定是佛,遇到一位上師、活佛,也不作觀察就去依止,結果很容易出問題,所以堪布說,在最初依止上師時,就不要急著視師如“佛”,*先把上師看作是一個“人”,在你視師為“人”的過程中,順理成章,就可以觀察他了。
54、青松:第二個原因是“視師如佛”是漸漸形成的境界,把上師視為佛,不是一般經(jīng)典都講的,而是在無上瑜珈里才有,這種上師瑜珈的修法比較深,一般要漸次修持才能真實成就。也就是說,在修行的初級階段,在顯宗法修行部分,出現(xiàn)的境界并不多,風險并不太大,對依止上師的要求也就不太高,這時候,暫時把上師視為一般的老師也問題不太大,只要不起邪見、不去誹謗就可以了,所以,對初學者不必要求“視師如佛”,待其修學深入之后,自然會漸漸形成“視師如佛”的境界。
1、每年的高中期末考試時間都差不多在這個時間段。
2、考試應全部使用標準化考點。除原有考點所在校區(qū)遷址、改造外,本次考試原則上不再接受新增考點的申請??h(市、區(qū))招生考試機構要結合疫情防控要求,提前做好所需考點、考場數(shù)的預估、安排,及時、準確上報考點情況。各市招生考試機構應嚴格按相關規(guī)則核驗校準考區(qū)、考點信息并填寫考點申報表,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各市招生考試機構負責本市考場的編排工作。考點原則上設在縣(市、區(qū))*所在地,各普通高中學校之間應混編考場。個別地處農(nóng)村、遠離縣(市、區(qū))*所在地的普通高中,經(jīng)省教育招生考試院批準,可單設考點,校內(nèi)混編考場。參加日、俄、法、德、西班牙小語種考試的考生在外語考試時須單獨編排考場,不同語種聽力考試不得相互干擾;2016級及以前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2017-2018級和2019級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合格考試外語聽力不得相互干擾。市招生考試機構應仔細核對筆試和機考編場數(shù)據(jù),并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編場工作。
只要一個電話
我們免費為您回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