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東省考申論為主觀性試題,考試時限180分鐘,滿分100分。從2013年開始,山東省考申論部分分成A、B、C三類進行考察。其中,各級機關中履行司法、行政執(zhí)法、法制工作職責,以及為社會公共管理提供法律服務的職位,申論考試使用A類試卷;各級機關中從事財務管理、審計、經(jīng)濟管理等工作的職位,申論考試使用B類試卷;各級機關中除上述職位以外的履行綜合管理以及機關內部管理等職責的綜合管理類職位,鄉(xiāng)鎮(zhèn)機關的招考職位,申論考試使用C類試卷。
2、2018年出現(xiàn)面向本土優(yōu)秀人才招錄職位,新增D類試卷,但2019年重新調整,重新劃分為ABC類三套。市級機關的職位,使用申論A類試卷;市級機關所屬基層單位和縣級以下機關的職位,使用申論B類試卷;本土優(yōu)秀人才調整為使用C類試卷。
1、2021山東公務員考試考行測、申論這2科。報考設置專業(yè)科目考試的職位,報考者還須參加相應的專業(yè)科目考試。
2、其中,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為客觀性試題,申論為主觀性試題,滿分均為100分。申論試卷分為A類和B類。省級機關的職位,使用申論A類試卷;省屬基層單位的職位,使用申論B類試卷。所有報考者均須參加公共科目筆試。
3、按照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申論考試成績各占50%的比例,采用百分制計算報考者的筆試成績。有專業(yè)科目考試的職位,按規(guī)定比例百分制合成筆試成績。其中,外語等特殊職位的筆試成績,按照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申論、專業(yè)科目考試成績分別占25%、25%、50%的比例合成;其他職位的筆試成績,按照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申論、專業(yè)科目考試成績分別占40%、30%、30%的比例合成。
4、2021山東公務員考試考試大綱是關于考試科目、題型設置及知識點要求的指導性文件,目的是為便于報考者了解、準備和參加考試錄用公務員的公共科目筆試。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內容:
5、(3)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的測試內容和題型介紹。
6、(4)申論考試的測試內容和介紹考試大綱是考生復習備考的最權威依據(jù),考生應當依照考試大綱的具體要求安排復習計劃,有針對性的備考。
1、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主要測查與公務員職業(yè)密切相關的、適合通過客觀化紙筆測驗方式進行考查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主要包括言語理解與表達、數(shù)量關系、判斷推理、資料分析和常識判斷等內容。
2、言語理解與表達主要測查報考者運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和思考、迅速而又準確地理解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它包括根據(jù)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細節(jié);正確理解閱讀材料中指定詞語、語句的準確含義;概括歸納閱讀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斷新組成的語句與閱讀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據(jù)上下文合理推斷閱讀材料中的隱含信息;判斷作者的態(tài)度、意圖、傾向、目的;準確、得體地遣詞用字等。
3、數(shù)量關系主要測查報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間量化關系和解決數(shù)量關系問題的技能,主要涉及數(shù)字和數(shù)據(jù)關系的分析、推理、判斷、運算等。
4、判斷推理主要測查報考者對各種事物關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對圖形、語詞概念、事物關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較、組合、演繹和歸納等。
5、資料分析主要測查報考者對各種形式的文字、圖形、表格等資料的綜合理解與分析加工的能力,這部分內容通常由數(shù)據(jù)性、統(tǒng)計性的圖表數(shù)字及文字材料構成。
6、常識判斷主要測查報考者對法律、政治、經(jīng)濟、管理、歷史、自然、科技等方面知識的運用能力。
7、申論是測查從事機關工作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的考試科目。申論試卷由注意事項、給定資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組成。申論考試按照省級以上(含副省級)綜合管理類、市(地)以下綜合管理類和行政執(zhí)法類職位的不同要求,設置兩類試卷。
8、你可以考慮選擇根據(jù)公務員考試大綱辮子額的山東公務員考試綜合教材。
1、公務員考試主要包括筆試和面試。其中筆試內容包括公共科目和專業(yè)科目共三科,公共科目又包括《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和《申論》共兩科。所有報考者均需參加公共科目筆試。
2、此外:8個非通用語職位的報考者,還需參加外語水平測試;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職位等特殊職位的報考者,還需參加專業(yè)科目筆試。
3、其實,普通公務員參加筆試只需要理解《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和《申論》這兩科就可以了。所以,下面詳細介紹一下這兩科的考試內容。
4、一、《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為客觀性試題,考試時限120分鐘,滿分100分。
5、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主要包括常識判斷、言語理解與表達、數(shù)量關系、判斷推理、資料分析等5個部分。
6、常識判斷主要測查報考者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技等方面應知應會的基本知識以及運用這些知識進行分析判斷的基本能力。
7、言語理解與表達主要測查報考者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思考和交流、迅速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包括根據(jù)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細節(jié);正確理解閱讀材料中指定詞語、語句的含義;概括歸納閱讀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斷新組成的語句與閱讀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據(jù)上下文內容合理推斷閱讀材料中的隱含信息;判斷作者的態(tài)度、意圖、傾向、目的;準確、得體地遣詞用字等。
8、數(shù)量關系主要測查報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間量化關系和解決數(shù)量關系問題的能力,主要涉及數(shù)據(jù)關系的分析、推理、判斷、運算等。常用題型有數(shù)字推理和數(shù)學運算兩種。
9、判斷推理主要測查報考者對各種事物關系的分析推理能力,主要涉及對圖形、語詞概念、事物關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較、組合、演繹和歸納等。常用題型有圖形推理、定義判斷、類比推理、邏輯判斷四種。
10、資料分析主要測查報考者對文字、數(shù)字、圖表等統(tǒng)計性資料的綜合理解與分析加工能力。
11、二、《申論》為主觀性試題,考試時限180分鐘,滿分100分。
12、申論試卷由注意事項、給定資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組成。主要測查報考者的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
13、閱讀理解能力——全面把握給定資料的相關內容,準確理解給定資料的含義,準確提煉事實所包含的觀點,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質問題。
14、綜合分析能力——對給定資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內容、觀點或問題進行分析和歸納,多角度地思考資料內容,作出合理的推斷或評價。
15、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準確理解把握給定資料所反映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或辦法。
16、文字表達能力——熟練使用指定的語種,運用說明、陳述、議論等方式,準確規(guī)范、簡明暢達地表述思想觀點。